惠天听书(www.HTTingShu.com)欢迎您!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这句话一点都没错。优异的品质应该在生活中通过点滴小事来培养,它一旦形成就会影响人的一生。我们看司马光是如何在生活中教育孩子养成良好品质的。司马光是北宋杰出的史学家,进士出身,曾经做过御史中丞、尚书左仆射等官,后追封为温国公。他著作很多,其名著《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他的生活十分俭朴,工作作风稳重踏实,更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主要内容。
在司马光的一生中,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据有关史料记载,司马光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在生活中要注意勤俭节约。他自己生活就很俭朴,为了完成《资治通鉴》这部历史巨著,他不但找来范祖禹、刘恕、刘敛当助手,还要自己的儿子司马康参加这项工作。当他看到儿子读书用指甲抓书页时,非常生气,认真地传授了他爱护书籍的经验与方法:读书前,先要把书桌擦干净,垫上桌布;读书时,要坐得端端正正;翻书页时,要先用右手拇指的侧面把书页的边缘托起,再用食指轻轻盖住已揭开的一页。他教育儿子说:做生意的人要多积蓄一些本钱,读书人就应该好好爱护书籍。
就是这样,司马光注意在生活细节中培养孩子俭朴节约的好习惯。
可是,有些教育方法看似合理,却极不明智。著名教育家塞德尔兹在他的名著《天才与俗物》中就记载了他的好朋友哈塞先生教育儿子的一件事:“那天,我从外面回来,路过哈塞先生的家门口。我看见他正在训斥自己的儿子。‘你怎么搞的,把这双刚给你买的新鞋弄坏了。’我老远就听到了哈塞先生的说话声。
‘我在与其他孩子玩的时候……被一颗钉子划了一下……’哈塞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被钉子划了一下!’哈塞先生生气地说,‘跟你说过不要去和那些孩子瞎闹,你就是不听。把鞋子弄坏了是小事,弄伤了脚怎么办?那会使你变成残废的。’这时,我看见小哈塞难过得都要哭出声来了,便走上前去。
‘哈塞先生,’我笑着向他打招呼,‘这是怎么回事?你瞧,我们的小哈塞多不高兴啊!’‘他还不高兴?’哈塞先生指了指手中的鞋子,‘这个调皮的家伙把刚买的新鞋弄成了这个样子。’‘是吗?’我做出不在意的样子,‘我看这没有什么问题。一条小小的伤痕并不影响这双鞋的作用和美观,孩子嘛,给他讲清道理就行了,何必那么过于严厉?’我笑着说道。
‘不严厉不行,否则他会变得无法无天起来,’哈塞先生说。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使我对小哈塞及其他所得到的教育有了一个较为具体的认识。小哈塞之所以有胆小自私的表现,都可以归之于他父亲的态度。”许多父母看过这件事之后可能并没有觉得哈塞先生做得有什么不妥。实际上这种教育方法不利于培养孩子优异的品格。首先,在孩子把鞋弄坏了以后,哈塞先生不应该去骂他,而应该用合适的态度教育他以后小心一些,因为孩子弄坏了自己的鞋子,心里一定是很难过的,再加上父亲的责骂,他就更难过,这很容易使他陷入自责和不安之中。另外,父亲说钉子会划伤他的脚,会使他成为残废,夸大了这件事的危害,会使他产生害怕的心理,这就是导致他胆小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