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天听书(www.HTTingShu.com)欢迎您!称赞孩子需要技巧,究竟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先看一个例子。英国有一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早期教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世界选了100位最成功的人士和10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给他们写信。不久他收到两封同样内容的信: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桃子。
这两封信,一封是英国白金汉宫一位知名外交家写的,另一封则出自一位正在服刑的犯人之手。
那位监狱服刑犯在信中说:“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大小不一、青熟夹杂的桃子给我们这些孩子分,我一下子就看中了中间那个熟得正好的桃子,我特别喜欢,心中非常期望得到它。这时弟弟首先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很不高兴地瞪了弟弟一眼,批评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留给别人,不能只想着自己。’于是,我接受弟弟的教训,改口欺骗母亲道:‘妈妈,我是哥哥,你把不熟的或者是熟过的桃子分给我吧,熟得正好的那个留给弟弟吃吧。’妈妈听后很高兴,抱起我来用力地亲了一下,并称赞我是一个好孩子,还把那个最大最红的桃子奖给了我。那件事之后,我学会了说谎,因为我感觉那会给我带来好处。后来我又学会了打架、偷盗、抢劫,为了得到我想要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最后我被送进了监狱。”那封来自白金汉宫的信说:“小时候,妈妈给我们拿来许多桃子,从颜色上看,它们有些熟得正好,有些熟过了头,有些还没有熟,我们都争着要最好的一个。妈妈举着那个颜色红润但并没有熟过头的桃子,对我们说:‘这个桃子最好吃,大家都想要得到它。很好,大家通过比赛来分胜负,门前玉米地里有许多杂草,我给你们分成一样大小的三份,谁最快最好地除掉杂草,谁就有权得到最好吃的桃子。’我们都同意了妈妈这个建议,因为我们都想得到那个最好吃的桃子。妈妈给我们分好之后,我们都比着拔草,手足并用,因为我们都想做得最快最好。比赛的结果是我赢得了那个最好吃的桃子。我非常感谢母亲,因为她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你想要什么想要多少,就必须为之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正是母亲的教育让我一步步走到了今天。”两位母亲,两种称赞孩子的方法,所取得的效果截然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其根本在于,她们称赞孩子的方法不同。第一位母亲,从表面上看是鼓励孩子做好人,“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留给别人”的话过于笼统,不利于孩子的接受,这位母亲更大的一个失误就是没有察觉到孩子在骗她,而错误地将表扬给了一个撒谎的孩子。这对孩子的影响非常不好。第二个母亲则充分把握住孩子希望得到最好吃的桃子的心理,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赛拔草的方式鼓励孩子们依靠劳动,通过竞争取得自己应有的东西。
但是通常,许多父母并不太注意表扬孩子的方式,尤其当我们碰到不听话的孩子时,看着他站没站相,坐没坐相,许多家长都不由自主地想狠狠地骂他一顿,“真没出息”、“不争气的小祖宗”等等过头的话在这时就说出来了。可是只是生气没有用,父母应该有耐心,再淘气的孩子都有优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找到与孩子沟通的合理方法,并认可他的兴趣,“问题孩子”也完全可以拯救。
南北朝时,齐国有一个叫张绪的大臣为官清廉,颇有才能。他有一个儿子名叫张充,天资聪颖却被母亲娇惯得不求上进,好逸恶劳,染上了一身坏习惯。一天张绪请假回家,在西城外正好碰到张充,他右手牵猎狗,左手擎苍鹰,正准备去打猎。见到父亲,张充赶快上前行礼。张绪对儿子说:“你一个人又托鹰,又牵狗,不觉得累吗?”张充跪在地上对父亲说:“孔夫子说过‘三十而立’,请父亲允许等到明年,我一定认真改变自己不务正业的毛病。”张绪听了,没有再训斥儿子,勉励他说:“孔夫子说过‘过而能改’的话,你如果真能改过,就仍是我们家的好子孙。”第二年的时候张充果然改过从善,刻苦学习,很快就成为一位知识渊博的人,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我们当然不主张孩子染上恶习后拖拖拉拉找各种借口不去改正,但是坏习惯一旦养成就根深蒂固,改正需要时间。所以,作为父母,我们理解他们的焦虑和愤怒——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往好路上走呢?——但是父母不应该过于急于求成。像张绪那样学着理解孩子,用语言去激励孩子改掉坏毛病,但不要对他动辄怒气冲冲,因为训斥和怒骂只能助长孩子的逆反心理,其实改正坏习惯的过程正像是在进行一个漫长的马拉松似的长跑,家长与孩子比的是耐心,是毅力,而不是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