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天听书(www.HTTingShu.com)欢迎您!作为父母,我们经常不分青红皂白地将孩子批评一顿,逼着他去上学,强迫他去做作业。让孩子学习没有错,关键是如何让孩子喜欢上学习。别总是责怪孩子“厌学”,找找他不爱学习的原因吧!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发现,真正需要反省的不是孩子而是大人。让我们看看丘吉尔的成长历程吧,其中我们或许可以得到许多启发。
丘吉尔7岁的时候第一次去上学,妈妈领丘吉尔见过校长,就匆匆离开了。一会儿,过来一位老师把丘吉尔带到教室。他打开一本拉丁文的语法书,指着其中一页上的一组句子说:“半小时内把其中所有的词尾变化记熟,我要检查!”拉丁文是欧洲古代的官方文字,它是随罗马帝国的扩张传遍欧洲的,那时候的小学生一般都要学习拉丁文。
丘吉尔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用英语的读法把这组句子中的词尾变形强记下来。30分钟过后,老师回来检查他的背诵情况,丘吉尔按照自己的记忆方式把这些词尾变形背得滚瓜烂熟。老师微笑着点头表示满意。
丘吉尔大受鼓舞,就壮着胆子问:“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桌子,”老师答道。
“这几个词也是桌子吗?”丘吉尔追问。
“也是桌子。”“词尾为什么要这样变呢?”“这样变就这样变。如果你不明白,干脆去问桌子得了,它会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变的。”老师极不耐烦地说。
“但,但,但我可从未这样做过。”丘吉尔一紧张,开始口吃了。
“无礼!你下次再这样冲撞老师,瞧我怎样惩罚你!”老师怒气冲冲地对他吼道。丘吉尔刚一入学就见识到了学校那一套严厉而呆板的教育方式。只有符合他们要求的行动才是正确的,这就是那时候的学校所奉行的荒唐逻辑。在那种完全不尊重孩子兴趣的环境里,丘吉尔经常看到自己的同伴被拉到办公室去挨打,这不合理的责罚方式激起了他心中强烈的反抗欲望。丘吉尔曾经趁校长不在,把他的硬顶草帽给踩烂,他讨厌学习,惟一的乐趣是着迷地看课外读物。结果,考试结果出来了,他科科都亮了红灯。
是谁造就了调皮捣蛋的丘吉尔呢?是不合理的教育制度,是制定和执行这些制度的大人们。因此,如果老师或者父母制定的规则本身就是错误的,就不利于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那么这种规则越完善,它所造成的危害就越大。丘吉尔显然并不是一个愚笨的孩子,但是那个老师——当然也包括我们的父母——对孩子充满智慧火花的问题大加批评,从而打击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再加上呆板严厉的教育制度,所有这些都促成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他们变本加厉地调皮捣蛋、看课外书、逃课。
同样是丘吉尔犯错误,波尔少校对他的教育方式却与那位老师不一样。那是19岁那年丘吉尔参军后发生的一件事。由于刚进军校不久,丘吉尔仍然没有改变自己自由散漫的坏习惯。军校里纪律规定,外出必须先登记,获得长官许可方可离校。有一天,丘吉尔没有登记就私自乘坐马车去拜访朋友,走到半路上的时候,正巧碰到波尔少校骑高头大马迎面而来。丘吉尔赶紧脱帽行礼,忽然想起自己这次是没有请假私自外出——这在军校里是绝对不允许的——便赶紧取消拜访计划,匆匆赶回学校。他忐忑不安地想,要是波尔少校侥幸还未看登记簿,他就赶快补登上去。当他来到放登记簿的桌子前时,首先看到的是少校登记下的鼎鼎大名。很显然,少校已经检查过登记簿。丘吉尔心想这次肯定逃不掉严厉的处罚了。正在他沮丧不安地盯着登记簿时却突然发现,上面居然有他外出登记的记录。他知道肯定是少校代他签的!丘吉尔的心里暖洋洋的,他发誓绝不辜负少校的宽容和慈善,一定要改掉自己任意违反纪律的坏习惯。从此,丘吉尔更加刻苦上进地学习,也更加遵守纪律。最后成为和斯大林、罗斯福齐名的二战三巨头之一。
将这两个例子对比一下,我们就会发现,那位老师对孩子看似天真的问题采取的是一种烦躁批评的方法,这种教育方式压制了孩子进一步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一种厌烦感;而波尔少校明明发现了丘吉尔犯错误,却没有当面对他大加批评,而是通过代他登记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委婉地告诉丘吉尔,未经允许私自外出是错误的。以宽容的态度指导孩子打心底里认识到坏习惯的严重性,这才是最重要的。
而我们的许多父母,见到孩子犯错误就动不动对他大加批评,甚至棍棒相加。这种压制性的教育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内心的那个死结,他只是慑于父母的威严暂时不敢再犯那种错误了。可是一旦父母不在身边,他的坏习惯可能又要蠢蠢欲动了。所以,重要的是如何指导孩子学会以后不再犯错误,而不是单纯的对他进行惩罚。
让我们来看看托尔斯泰的父亲是怎样对待孩子的错误的吧。托尔斯泰还只有8岁的时候,一天他不小心把一杯牛奶撒到了桌子上,看着自己的“杰作”,托尔斯泰恐惧万分,因为他知道父亲是一个脾气十分暴躁的人。可是当父亲看到这一切时并没有责备他,只是到屋里拿了一块抹布交给托尔斯泰说:“擦擦桌子吧,要不会引来苍蝇的。”托尔斯泰抬头看着父亲,既松了口气,又非常感激自己的父亲。“谢谢你,爸爸。”托尔斯泰低声地说道。这件事对他的影响很大,正是从父亲那里他懂得了宽容友爱等等优秀的品质。这些精神后来始终贯串在托尔斯泰的一系列杰作中。这几个例子告诉我们,对孩子的错误进行分类至关重要,这有助于家长对症下药。那么孩子犯的错误究竟有哪些类呢?应该主要有失误型、明知故犯型和习惯成自然型。对于孩子犯的失误型的错误,家长应该更多的是体谅和宽容,应该让孩子学会处理这种突发事件的能力;而对于犯明知故犯型错误的孩子,父母首先应该分析孩子产生这种明知故犯倾向的原因是什么,而不是单纯的对孩子的调皮捣蛋大发雷霆,一般情况下,孩子之所以故意找事,常常是因为他的某一方面的要求和意愿得不到满足而造成的,了解孩子在想什么,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于孩子所犯的习惯成自然型的错误,父母要想帮助孩子克服它,就需要多费一些功夫了,首先应该与孩子深入细致地沟通,让他从心理上先认识到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在此基础上帮助孩子制定改掉坏习惯的详细计划并监督他严格执行。只有这样,这种坏习惯才能够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