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天听书(www.httingshu.com)欢迎您!1997年9月18日,负债总额高达1613亿日元的八佰伴日本公司宣布破产,成为日本战后流通业中规模最大的一宗破产案。八佰伴负债包括437亿日元的银行贷款、347亿日元的可转股债券和490亿日元的拖欠其他公司债券等。日本信贷评估机构将该公司债券信用评级降为无法偿债类别。紧接着,1997年l1月20日,日资上市公司“八佰伴香港”全资附属公司——八佰伴百货有限公司,以无力偿还债项为由,向香港高等法院申请清盘。第二天,八佰伴旗下10家港澳百货公司全部结束营业。八佰伴的这一举动,宣告了这个日本百货业航母的终结。八佰伴败在缺乏周密的投资计划上。
八佰伴集团创办人和田一夫是一个传奇式人物,他曾以《八佰伴——从零到亿万》的自传为全球企业界熟知。八佰伴公司在他的带领下,积极开拓,曾写下了一个神话。
一开始,和田一夫是日本静冈县数家八佰伴杂货铺的小老板。他继承了父母经营的果菜店,书写了艰苦奋斗的经典故事。上世纪60年代末,当大型超市在日本兴起时,他由于力量所限,另辟蹊径,到海外发展。
1973年10月,和田一夫首先在香港注册了一家私人有限公司。1984年,和田一夫发威,大举进军香港,一连开了9家八佰伴百货公司,加上澳门的一家,在港澳地区共发展了10家分店,短短数年就建立起了一个百货业王国。到1990年5月,他挟划11.5亿港元资金将八佰伴总部迁往香港,展示出他在香港落地生根的决心。1993年,当香港经济处于调整期时,他准确捕捉到中国内地的市场潜力,将八佰伴总部迁往上海,并在沙头角、上海、北京建起三家百货公司。八佰伴大举进军中国市场的凌厉势头,令世人瞩目。公司宣布将在中国建立1000家超级市场和100家商品批发中心,还在中国首家成立了中外合资大型零售商业企业,轰动了中国商界。
八佰伴公司成功了。凭着勇于进取的精神,它发展成为赫赫有名的百货业航母,并且不断发展壮大。和田一夫凭借其过人的胆识和举债经营的方式,使八佰伴在日本本士迅速拥有了71家连锁店,在海外拥有了27家分店,其发展速度之快,令同行望尘莫及。
八佰伴公司敢于从资本市直接融资、迅速发展连锁店占领市场的做法,一度曾为日本财经界所称颂。仅从1990年至1994年,八佰伴共发行了总值约500亿日元的可转换债券。
八佰伴成功后,却犯了扩张过快,摊子铺得太大的毛病。八佰伴日本公司总经理和田光正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失败的原因是先行投资过多。和田光正说:“当时我认为投资计划是绝对没有错误的。从结果来看,我想的是因为公司对日本和海外的经济形势及对自己企业的能力过于乐观了。”事实上,八佰伴在企业急剧扩张的同时,缺少周密有效的投资计划。八佰伴创业之初,虽然得到侨居海外的日本人的大力支持,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但由于在日本国内的资金不足,经营能力有限,因而被后来兴起的日本超市和百货商店抢走了客源。上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八佰伴日本”为了快速扩张海外市场,趁着日本泡沫经济的时机,在债券市场上大量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这种筹资方法,虽然摆脱了从银行取得资金的限制,却也失去了有效的财务监督,极易陷入债务膨胀的危机。实际上,自1996年11月以来,八佰伴日本公司的经营状况就已经开始恶化。
在海外并没有详细周密的投资计划的情况下,八佰伴日本公司把公司的利润以及通过发行公司债券这种“炼金术”聚集的大量资金投入了海外市场,结果这些资金的回收情况却不尽人意。早在上世纪70年代,八佰伴在巴西建立的首家海外公司就由于当地通货膨胀过高,最后被迫变卖资产,结束营业。日本泡沫经济出现后,八佰伴公司业绩欠佳,股价下跌。曾通过可转换公司债券筹资600亿日元的八佰伴,从1997年12月起到2001年,每年要偿还100亿日元,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如果筹措不齐偿还资金,公司的信誉必然会出现危机。八佰伴急了。
为了筹措资金,八佰伴公司于1997年3月卖给大荣公司16家主要店铺。减少店铺也就意味着赚钱机会的减少,公司救得了一时救不了长久,资金周转开始面临更紧张的局面。
由于投资计划不到位,上世纪80年代以后,尽管八佰伴在海外开设了40多家超市,但不少超市的经营最终都难以为继,关门了事。在中国建立1000家超级市场和100家商品批发中心的设想,由于得不到各方面支持,终成泡影。
有人说,八佰伴“没有一个把什么货卖给什么人的明确经营战略”。而这,无疑是致命的。八佰伴原来是一个地方超市集团,但向海外进军的过程中,选择目标群体时,一会儿以日侨为对象,一会儿又转向当地人。八佰伴不仅不断改变销售对象,而且还不断改变经营手法。业内专家批评说,八佰伴在经营上没有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在超市行业中,必须在细小事务上多下功夫,逐步积累经验,才能真正取得成果,而八佰伴公司在这方面做得不好,忽视服务对象,教训深刻。
一意孤行,不听银行的忠告,得不到银行的支持,也是八佰伴的一大败因。“八佰伴日本”直接向金融市场发行没有银行担保的公司债券,直接在市场吸纳资金的举动,虽然反映了日本企业从依赖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转变为直接从市场吸收资金的直接融资的时代潮流,但也得罪了长期交往的主力银行。因此,当“八佰伴日本”资金流通不畅,而发行公司债券却得到必须偿还的时候,曾经担当公司主力银行角色的往来银行——东海银行、住友信托银行、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却对公司采取了袖手旁观的态度,支持力度太小。原因是和田一夫不听从银行方面的忠告,强行进行冒险投资。和田一夫信奉从零到亿万富豪的法则:不要顾及风险,不要中途放弃目标。他从一家日本杂货铺发展成百货业大集团的同时,还大购物业。其中,标志性的一件事是:和田一夫从汇丰银行一位高级管理人员手上购得香港山顶豪宅“天比高”,轰动全港,显赫一时。他还购了大量铺位和英美国家的地皮,以显示八佰伴的快速发展。公司总经理和田正光后来承认,银行不支持,是造成公司破产的一个原因。
和田一夫曾向身边的亲信说过,“公司是被银行挤垮的”。
在国际化和多元化过程中,八佰伴公司仍然维持着家族企业的经营形态。在一个每一细节都必须以专业化精神、专业化服务去做的市场,家族管理导致人才缺失的弊端显而易见。和田一夫自己也察觉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他在自己写的书中,对此有专门的论述,并已就培养国际企业人才采取了一定措施。然而,人才问题并不是一夜之间就能解决的。八佰伴的经营深受没有专业人才之苦。八佰伴集团内的一位老职员说:“和田一夫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前锋,只是无人能替他把守住后方。”经营战略漏洞多多,特别是没有周密的投资计划,八佰伴迎来了计划外的失败。
启示:没有计划就没有长远。
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说过:“无恒产者无恒心”。同样,无计划者无恒心。无恒心者无恒产。
要想拥有恒产,做好计划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