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天听书(www.httingshu.com)欢迎您!世界石油业巨擎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2002年12月6日证实,美国联邦法庭做出判决,要求该公司为1989年漏油事件支付40亿美元的罚款。在突发的危机面前,埃克森公司像一只把头埋在沙滩里的鸵鸟试图躲避,却得到了更多的谴责。
1989年3月24日,美国埃克森公司的一艘巨型油轮在阿拉斯加州美、加交界的威廉王子湾附近触礁,原油泄出达800多万加仑,在海面上形成一条宽约1公里、长达800公里的漂油带。
事故发生地点是一个原来风景如画的地方,盛产鱼类,海豚、海豹成群。事故发生后,礁石上沾满一层黑乎乎的油污,不少鱼类死亡,附近海域的水产业受到了很大的损失,纯净的生态环境遭受巨大的破坏。
事发之后,人们使用铅制水栅控制油污,但无济于事。为处理原油污染事件,美国有关方面伤透了脑筋。他们耗用巨资,在海滩上喷射氮、磷肥混合物,以刺激食油细菌分解油污,拦网收集死亡的海鸟和水獭,运往火化场焚化。焚化遇难海洋动物尸体,竟花费了半年的时间。此次事故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漏油事故。
事故使埃克森公司一下子居于风暴中心。世人震惊之余,纷纷关注着事态的发展,期待埃克森公司能妥善处理。
这时,如果埃克森公司能够采取合适的行动并及时向公众沟通事故处理情况,就会赢得人们的理解。当时公众急于知道:公司是否尝试并阻止事故蔓延?公司早该预料到可能会发生这种事故,现在是否尽可能快地采取了可能的补救措施?公司对发生的事故是否很在意?然而,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埃克森公司却无动于衷,既不彻底调查事故原因,也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清理泄漏的原油,更不向美、加当地政府道歉,致使事态进一步恶化,污染区愈来愈大。到了3月28日,原油泄漏量已达1000多万加仑。
埃克森公司主席劳伦斯·洛尔听到原油泄漏事故的消息后,并没有第一时间乘坐航班前往阿拉斯加,而面对公众他也没有说明危机的严重性。在知晓危机的本质之后,洛尔没有在24小时内建立危机管理指挥中心,作为收集信息并进行筛选的中央智囊团。此外,他也没有建立政府联络办公室,以简要传达公司所做的努力,并要求政府支持。
洛尔的失误一个连一个:这时的埃克森公司应尽快在纽约建立新闻中心,作为公司权威报告、简报及动态报告的交换中心,这样做将保证公司对外口径一致,避免自相矛盾。新闻中心每天应至少有两次简报对目前动态进行说明,至少有一份每日简报由洛尔亲自负责。另一份的内容应是通过通信卫星转播的、由公司领导人参加的记者招待会。
洛尔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也许,还有一些傲慢的因素。
埃克森公司没有派高层人员亲临现场并指定负责善后的人员,也没有对公众说明事态的原委、公司的解决办法,甚至连表示遗憾、情感沟通这样的起码工作都没有做。
埃克森公司自称有危机管理计划,吹嘘说原油泄漏在5个小时内就将得到控制。但是,两天过去了,还未见公司采取计划中的根本措施。
对于埃克森公司所谓的危机管理计划,人们认为其最大的问题是这项计划从未被实验过。有关人士评论说,如果埃克森公司以前曾做过危机模拟试验,并使全体船员熟知危机情况的严酷性和重要性的话,计划本身的缺点在真正的危机发生之前就应该被发现了。只有及时掌控和修正这个计划,埃克森公司或许才能够实现其允诺的5个小时内解决问题,原油就不会漏个不停,就不会污染阿拉斯加纯净的海水了。
因为埃克森公司的计划没经过验证,其行动反应的时间就显得太慢了,因此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并没有掌握第一手资料。公司被事件发生的迅速、严重程度吓呆了。
在危机面前,埃克森公司表现得太过消极、无能。首先,它没有同新闻媒体作好沟通。事件发生后第二、第三天,新闻媒体对埃克森公司还不是那么敌对,只有少数记者到过现场,做过一些一般性报道。但后来,埃克森公司对新闻界采取不理睬的态度,终于激怒了新闻界。一篇篇批评报道铺天盖地而来,埃克森公司的声誉一落千丈。
开始时,环保组织只是一般性地表示悲伤。埃克森公司没有抓紧时机,及时与他们联系,说明事故原因,争取他们的理解和同情,共同寻求解决办法,以避免事态的恶化。像对新闻界一样,埃克森公司同样对他们不合作。
在同政府官员的沟通方面,埃克森公司无所作为。事故的前三周内,美、加当地政府官员只是敦促埃克森公司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并未提出过分要求。他们不愿意同这家大公司把关系搞僵。但埃克森公司傲慢自负,对当地官员的要求置若罔闻,不理不睬,终于使他们脸上无光,也加入了批评和反对埃克森公司的行列。
对那些清除事故海面油污的工人,埃克森公司的态度也不积极。这些工人在极艰苦的条件下作业,工作进展缓慢。这时候,埃克森公司应不惜代价鼓励更多的人来清除油污,以加快清除工作的进行,尽早结束这场悲剧。
在漏油事故中,埃克森公司反应迟钝,存在侥幸心理,企图推卸责任,缺乏自责感,以为像鸵鸟那样把头埋在沙堆里,外界就不会谴责它了。公众爆发了。美、加当地政府、环保组织、新闻界对埃克森公司这种置公众利益于不顾的恶劣态度十分气愤,群起而攻之,发起了一场“反埃克森运动”。
事件甚至惊动了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布什于3月28日派出运输部长、环保局局长等高级官员组成的特别工作组,前往阿拉斯加进行调查。调查表明:造成这起恶性事故的原因是船长玩忽职守,擅离岗位。谴责埃克森公司的声音一天大过一天。
在这种情况下,成为公敌的埃克森公司再也坐不住了。最后,公司为了清理油污和消除在各方面造成的恶劣影响,仅清理油污就付出了几百万美元,加上赔偿、罚款,总损失达几亿美元。这么一来,公司形象也受到很大的破坏,西欧和美国的一些老客户纷纷抵制埃克森的产品。
埃克森公司狼狈不堪,后悔不已。
美国企业界、公关界纷纷发表对此事的看法,评述、分析这一失败的危机管理案例。有人认为,埃克森公司像鸵鸟般处理危机产生的后果,可称之为“鸵鸟”效应。
启示:逃避意味着不负责任。面对危机,更能检验一个人的责任感。
聪明的人把危机当作一次学习,勇敢的人把危机当作一次考验。把危机当作一种能躲就躲的麻烦事的人,是愚蠢而虚弱的。不仅躲不过,而且会受到更大的伤痛。
还是学学贝多芬吧:扼住命运的咽喉!